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,我也像一些语文教师一样,有“越教越不知道如何教”的感叹。走进语文教改课堂,就像一个初学游泳的人走进河里,只要不随波逐流,只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,你虽然有可能被呛着,但在一次次尝试之后,终会尝到能在水中畅游的那份惊喜和惬意。做一名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才能适应新教材、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,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呢?
(一)加强文化学习,不断扩大知识储备,做一个知识多元化,而且知识在不断更新的语文教师。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方式,广泛涉猎各类知识,不断了解新观念新教法,做一个学习型社会里的学习型教师,做一个不止“一桶水”,而是“有活水”的“一口井”的教师,这是当好一名语文教师的文化基础。
(二)作为语文教师,要适应学生、适应教材,从而提高教学质量,除了作为前提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外,还必须具备以下业务技能。
1 、精心准备教具、教案和课件,做一个有备而战,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语文教师。语文与其他学科比较,它更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。要上好语文课,平时积累重要,临场发挥重要,而在课前了解课标、了解教材、了解学生,收集上课所需的相关资料,确定重点、难点和教法并制作课件、教具——同样重要。
2、走进课堂,精神饱满、面带微笑,普通话流畅,讲话有激情,做一个能感染学生的语文教师。只有师生都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,语文课堂才会有生机、有活力。
3、关心学生,关心每一个学生,做一个把“教育公平”落实在每一节语文课的语文教师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,有的学生有点自卑,有的学生总坐在教室里被“爱情”遗忘的角落。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常常把“学习优秀的学生”当成课堂的宠儿,而“后进生”则只好坐冷板凳。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“教育平等”,我们应给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:每人介绍一下自己或自己的亲人、自己的家乡,每人读一句、一段课文,每人说一个比喻句、拟人句,每人说一个名人、一句名言,每人说一句成语、一句诗,每人讲一个短故事,每人出一个作文题……有时一节课就可以使许多学生甚至全班学生都有机会说一说、唱一唱,练一练自己的胆子,展示一下自己的知识能力,从而做到“为了一切学生”。
在近一年的语文教改实践中,虽也有过不如人意的时候,但我一点也不沮丧,因为班上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,语文综合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。对明天的语文教学我仍然充满了希望。
评论